免疫組化常見問題原因分析
問題 |
可能原因 |
驗證或解決辦法 |
無染色 |
一抗和二抗不匹配 |
使用針對一抗的二抗(如一抗來自兔,二抗為抗兔抗體) |
沒有足夠的一抗與目標蛋白結合 |
使用低稀釋度抗體。延長4℃孵育時間(如過夜)。 |
|
抗體的天然結構(3D形態)受損不適用于IHC |
用天然(非變性的)WB法檢測抗體,確??贵w沒被損壞。 |
|
由于不當儲存、稀釋或反復凍融造成一抗/二抗試劑盒失效 |
做陽性對照確認一抗/二抗試劑盒的有效性。 |
|
靶組織中沒有目標蛋白 |
參照抗體供應商的建議做陽性對照。 |
|
組織中沒有足夠的目標蛋白 |
應用信號放大操作。 |
|
沒有避光保存二抗 |
避免將二抗處于光照下 |
|
脫蠟不徹底 |
延長脫蠟時間,更換二甲苯。 |
|
固定步驟(使用福爾馬林和多聚甲醛固定劑)修飾了抗體識別表位 |
抗原修復法暴露出抗原表位,縮短固定時間。 |
|
蛋白位于細胞核內(核蛋白),抗體不能穿透核膜 |
在封閉液和抗體稀釋液中加入通透劑。 |
|
PBS緩沖液被細菌污染后破壞了靶蛋白的磷酸根 |
在抗體PBS儲存液中加入0.01%疊氮化合物,或使用新鮮無菌的PBS。 |
|
高背景 |
沒有封閉非特異性結合或封閉不充分 |
延長封閉時間,并考慮改換封閉劑。建議用10%正常血清封閉切片1小時或1-5% BSA封閉培養細胞30分鐘。 |
一抗濃度過高 |
滴定法尋找到最佳抗體濃度,或在濃度較低抗體中延長孵育時間(最好是緩慢而準確地結合)。 |
|
孵育溫度過高 |
4°C孵育切片或細胞。 |
|
二抗發生了非特異性結合(被損壞) |
不加一抗,做二抗對照。 |
|
組織沖洗不徹底,有固定劑殘留 |
所有步驟都要用PBS充分洗滌。 |
|
存在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活性 |
用酶抑制劑如抑制堿性磷酸酶的鹽酸左旋咪唑(2mM),或抑制過氧化物酶的H2O2(0.3% v/v)。 |
|
固定過度(固定劑用福爾馬林和多聚甲醛)導致抗體識別抗原位點被修飾 |
改變抗原修復方法,縮短與抗原修復液的孵育時間。 |
|
信號過度放大(信號放大技術) |
縮短信號放大孵育時間,稀釋信號擴大試劑盒。 |
|
染料與PBS在細胞/組織中相互作用(酶檢測法) |
用Tris緩沖液沖洗切片后,再與底物孵育。孵育后,Tris緩沖液再次沖洗細胞/切片。 |
|
通透作用破壞膜并除去了膜蛋白 |
去除緩沖液中的通透劑 |
|
底物過量(酶檢測法) |
縮短底物孵育時間 |
|
非特異性染色 |
一抗/二抗濃度過高 |
降低抗體濃度和或縮短孵育周期。對比不表達目標蛋白細胞的信號強度。 |
存在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活性 |
用酶抑制劑如抑制堿性磷酸酶的鹽酸左旋咪唑(2mM),或抑制過氧化物酶的H2O2(0.3% v/v)。 |
|
一抗與被染組織同源(如用鼠一抗測鼠組織),加二抗后,二抗會與同源的所有組織結合 |
應用與組織非同源的一抗 |
|
切片/細胞變干 |
保持切片/細胞濕度,切勿變干。 |